標題: [其他類別] 土星觀測
無頭像
newcanon
註冊會員

積分 176
帖子 92
註冊 2009-11-21
用戶註冊天數 5261
用戶失蹤天數 3623
發表於 2011-8-3 21:44 
121.203.102.144
分享  私人訊息  頂部
土星觀測             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劉佳能
  土星環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約29.5年,土星衝現象相隔約378天便出現一次。由於土星環與土星的公轉平面有27度夾角,在地球上看,土星環傾角會隨時間而改變,並且每隔約15年橫向地球一次,在小型望遠鏡中消失。由於土星的光線來自反射太陽光,土星環傾角愈大土星便愈明亮,有利觀測和拍攝。上次土星環傾角達到最大在2002年8月,下次在2017年11月。上次土星環橫向地球在2009年9月,下次在2025年3月。

土星環傾角變化
  在2000年開始學習數碼攝影後,筆者差不多每年都有拍攝土星。當土星環傾角達到最大,除了亮度增加,有利觀測、拍攝外,我們還有機會觀看到土星的南極區域或北極區域。以下圖片大致記錄了這些年間土星環傾角的變化。2010年前土星採用C14加Philips Toucam拍攝,其後採用C14加Imaging Source DBK21拍攝,合成焦比都是F31.5。
http://forum.hkas.org.hk/attachments/month_1108/1108032108b4b0ec4f533d3e94.jpg
http://forum.hkas.org.hk/attachments/month_1108/110803210912b6abe91491fc9b.jpg

土星方位、中央子午線經度及其他拍攝資料
  方位:筆者拍攝的行星照片,發布前都會校正方位,南向上北向下,這主要是跟從國際做法,以牛頓反射鏡的目視視場方位為準,亦便於日後需要比對照片時,能即時拿自己的照片跟別人拍攝的比對。照片左上角的S是South,南極,F是Following,即離開暗面的方向(土星自轉的方向)。有些同好還會標示P(Preceding),即進入暗面的方向。

    中央子午線經度:Central Meridian Longitudes簡寫CM。土星表面不是固體,我們看到土星球體上的橫紋,都是土星的大氣現象,無法以固定地標來做為經度訂定的依據。因此科學家經過長期觀測與校訂,最後訂出以格林威治時間1969.06.28(JED 2440400.5)為起始點,已經可以計算出在地球上任一時刻所看到的土星中央子午線經度,提供給觀測者使用。但由於自轉時流體不同部分有不同的速度,赤道部分快一點,是為CM I系統,自轉周期10 h 14 min 00 s,其他部分便是CM II了,自轉周期10 h 39 min 24 s。從無線電波探測,又發現土星自轉周期為10 h 39 min22.4 s,這便是CM III系統。
  計算土星的中央經度,以及獲取其他行星的基本數據,可以登入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Observers(ALPO)的網頁,下載其免費程式Wimp,以下為其網上連結:http://www.alpo-astronomy.org/jbeish/UpWimp.zip

  日期、時間:日期和時間我大部分標示為世界時UT,即香港時間減8小時。時間採24小時制。因為多數計算中央經度的軟件都需要輸入世界時,劃一換算為世界時,既方便輸入又方便尋找他人照片作比對。


無頭像
newcanon
註冊會員

積分 176
帖子 92
註冊 2009-11-21
用戶註冊天數 5261
用戶失蹤天數 3623
發表於 2011-8-3 21:45 
121.203.102.144
大氣穩定度:在使用菲林拍攝的年代,筆者沒有記錄透明度和穩定度的習慣。2000使用數碼相機拍攝開始,有時我會一併拍攝位於中天的星點,以判斷拍攝當晚的大氣狀況。大氣穩定度以1至10表示,1/10最差,10/10最穩定。具體描述1/10的穩定度,是採用200多倍看土星,連土星環都不能分辨,整個土星有如一顆橄欖的樣子。相反,遇上10/10的穩定度時,恆星的繞射環能清晰呈現。

  大氣透明度:筆者一直採用的只是一個粗疏的標準,同樣是1至10,以1最差、10最好。大致上,這項資料只是給自己作為當晚透明度相對好壞的一份參考記錄。要客觀記錄下大氣透明度,可以採用Association of Lunar & Planetary Observers(ALPO)的6級標準,以觀測當時肉眼可見星等極限作為等級,例如只見1等星是1級,見6等星是6級。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mateur Astronomers亦有一套標準:
0 級 不能觀星:全天密雲,甚至下雨
1  極差:大部分天區有雲
2  差:部分天區有雲或者嚴重煙霞,可見小北斗七星中的一至二顆星
3  有些天區清:有中度煙霞,見小北斗七星中的三至四顆星
4  部分天清:有輕微煙霞,見小北斗七星中的四至五顆星
5  天清:無雲,肉眼可見銀河和小北斗七星中六顆星
6  天空非常清:肉眼可見銀河、M31和全部七顆小北斗七星
7  天空極清澈:肉眼可見M33和M81

土星風暴
  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,大多數時間我們只能從土星表面分辨出一些平行赤道的橫紋,土星大氣出現白斑等是很罕有的現象。2010年12月10日,澳洲天文同好Anthony Wesley使用其14.5吋牛頓反射鏡發現土星北半球出現一個巨大風暴,在今年2月初,風暴已經發展為橫跨超過半個土星的大氣特徵,可惜該時候香港正值霧季,遲至3月13日筆者才能成功拍下風暴的面貌。通過望遠鏡觀察,該特徵有一個較黑的部分,其餘部分比土星本體略光一些,而且微帶綠色。下圖4幅土星拍攝時間前後只相距1小時,從土星北半球的風暴位置(從下圖的右往左移動),可以看見土星已自轉了相當多。但需要留意,由於拍攝當晚的大氣透明度非常低,在曝光不足下,土星嚴重偏了紅色。
http://forum.hkas.org.hk/attachments/month_1108/110803211071cac6d9f5cfb859.jpg
  這次土星風暴約在北緯3050多度區域出現。以下兩張土星分別拍攝於世界時47日和49日,以CMI系統計算,中央經度相差達139度(271-132),但從照片所見,土星風暴東西伸延都達大半個土星。這顯示,由風暴產生的大氣特徵,最少橫跨了200多度,只要照片的解像度夠高,不論任何時候拍攝,都一定會拍攝到這風暴,堪為奇觀。
http://forum.hkas.org.hk/attachments/month_1108/11080321117a9e0c374a29251f.jpg

簡單談談土星的拍攝
  現今由業餘人士拍攝,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行星照片,都採用視頻方法拍攝。這方法好處是每秒最多能夠拍攝數十至一百多張單幀。若時間長度相同,採集的單幀愈多,疊加後拍攝物的雜訊便愈少,能夠施以較重的圖像處理,顯現出拍攝
物的更多細節,因此不少人士傾向採用「極速」拍攝。如筆者使用的Imaging Source DBK21攝影機,解像度為640X480像素,最多能夠拍攝每秒60幀的視頻。但每秒60幀,每幀曝光最多便只有1/60秒,曝光這樣短,拍攝月球不會有問題,拍攝木星便往往曝光不足,拍攝土星更會嚴重不足。
    321日晚上,香港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,如果C14採用一貫F31.5焦比拍攝,曝光必須降到1/8秒才足夠,每秒亦只能拍攝7幀。在這樣的大氣條件下,筆者做了一個比較,改以F24拍攝,分別採用每秒15幀、30幀、60幀,曝光則是1/15秒、1/30秒、1/60秒,看那個效果較好。以這次為例,雖然每秒15幀得到的單幀最少,但保持了足夠的曝光,獲取較多顏色訊息,亦得到較高訊噪比,因此最終獲得較佳效果。曝光不足的視頻檔案,雜訊大,容易偏色,要花費很多時間做後期處理、補救,即使疊合10000張也是徒勞,不會有好效果。
http://forum.hkas.org.hk/attachments/month_1108/1108032112d689dca311be180b.jpg



astro182
版主

積分 1020
帖子 836
註冊 2009-9-1
用戶註冊天數 5342
用戶失蹤天數 2473
發表於 2011-8-3 22:52 
60.244.132.1
感謝佳能兄分享!


scottlee
註冊會員

積分 888
帖子 790
註冊 2009-9-16
用戶註冊天數 5328
用戶失蹤天數 3484
發表於 2011-8-3 22:56 
220.136.229.252
很認真的文章,雖然個人對行星沒興趣,但是看到有人願意發心分享很感動


winson
版主

積分 1538
帖子 1362
註冊 2009-9-1
用戶註冊天數 5342
用戶失蹤天數 3563
發表於 2011-8-4 09:32 
114.40.216.99


祐祐
註冊會員

積分 1216
帖子 1163
註冊 2009-9-2
用戶註冊天數 5341
用戶失蹤天數 3526
發表於 2011-8-4 11:12 
122.125.47.224
讚讚讚!!!

真是漂亮的照片,經典的文章


無頭像
newcanon
註冊會員

積分 176
帖子 92
註冊 2009-11-21
用戶註冊天數 5261
用戶失蹤天數 3623
發表於 2011-8-4 11:16 
180.219.52.188
本文經刊載於第53期《臺北星空》雜誌。
大氣穩定度分級參照余惠俊先生網上提供的資料。